是的,郑锦珠等元旭收完叛乱的尾,便奏请元旻,离开沪南这片伤心地,回升阳与冯姮作伴。元旻自然求之不得。
元旭虽十分不舍,但经历这动荡的五个月后,也沉稳了许多,明白母亲此做法的深意,只在送别时向母亲许诺,定会令沪南焕然一新。
半年来,水患丶时疫丶乱军接踵而至,元旻大笔一挥丶免了沪南道三年的赋税。
此地果然富庶,从乱党家中抄来的财宝,堆了满满五十间屋子,七成收走冲抵国库,三成留给当地四大州府。
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
新的皋州丶沵州丶河州刺史到任很快,还没来得及上衙门接手,先被平南侯请到府中,商讨这笔款项的去处。
翊国历来对军队掌控甚严,州兵都是由朝廷直接发俸,于是他们大致商定丶将这笔巨款用作营造资金。加固各大河堤丶铺路修桥,又加盖保育院丶康养院,使弃婴有所长丶寡孤独废疾者老有所依,兴土木还能以工代赈,一举双得。
合计下来还剩约两三间屋子的财帛。
于是元旭提出,修建女子官塾,并建织造坊丶绣坊丶珍宝坊等等广收女工……
教她们学识丶助她们自力更生。而后涤旧更新丶移风易俗,破除沪南历来轻贱女子的恶习。
元旭有此想法非一日之功,郑锦珠半生的飘零只在他心里起了个头。他有一双慈悲的眼睛,途经维阳丶宜邑丶阊江时,人人称道的风月无边,他却只看见那些雏妓不得已沦落风尘的悲惨。
有一日,舜英与天璇天玑闲聊,说起引渡亡灵见到的种种,弃婴塔里无男婴丶学堂之上无罗裙,又说起那些被砌进墙丶埋到树下丶沉了塘的小媳妇……
舜英不解地问天璇:「你当年不是在织造坊做工么,怎不偷偷攒些钱,带妹妹一起跑?」
天璇冷笑:「沪南大小作坊,但凡是女人做工,出嫁前工钱直接给她爹丶出嫁后直接给她夫婿。我干了两年,半个铜子儿都没见着。」
舜英也无语了,正沉思着。在檐下听了不知多久的元旭冷声道:「那就由官府监督老板,亲眼看他们将工钱发放到女工手中!」
倒也是个办法,只需前几年多费些人力,待那些女子攒了钱,尝到了自给自足的甜头,自然不愿回去继续被盘剥。
元旭又说:「请阿姊放心回去,你招安的苦心不会白费。」
舜英会心一笑,觉得这孩子很识趣,离开九霄山以后,她每次听到别人叫自己「姐姐」都有点神色古怪,元旭虽不知为何,却很快就从善如流地改了口。
元旭将商议的结果写了封厚厚的奏章,元旻一字字读完后,含笑道:「有阿旭在,朕可放心回京了。」
沪南道动荡初平,还需内卫留驻监察,天璇丶天玑毛遂自荐,元旻不假思索就准了。
两姐妹从此有了新的职务,隐蝠卫沪南分部左丶右指挥使。
这个波澜壮阔的故事,从征和二年春到永平一年冬,历时二十五年,开始于一群女子,也结束于另一群女子。
.
腊月初五,一行人从宜邑城,经由西津渡摆渡到维阳城,抵达维阳时,正是华灯初上时,人声熙攘,街市如昼。
二十多年前,许一舟丶崔怜云丶贺浮白丶辛佑安经由西津渡南下时,山河破碎丶狼烟四起,他们走进飘摇的风雨里,一去不复返。
二十多年后,许一舟之女丶崔怜云之女经由西津渡北上时,山河无恙丶尘埃落定;有寒门学子之处,尽是贺丶辛之门生。他们将如前人所愿,共同守护这大好河山。
走过西津渡时,舜英和许姿不约而同地,仰头望向那片他们曾看过的星空,再合上双目感受着他们曾吹过的晚风。
想借给他们丶自己的双眼,让他们看一看二十年后,看一看这烟火人间丶国泰民安。
屿城的夜市最是繁华,在沧浪墅安顿好之后,许姿迫不及待拉着舜英去逛夜市,元旻忙换了服饰丶叫上天枢天权一同跟了过去。
人来人往丶车水马龙,维阳城内翊国人最多,其次就是荣国人。两国百姓经过多年通婚来往融合,已算得上同文同种,相貌和装束都十分接近,唯一不同便是女子的装扮和仪态。
翊国女子热情奔放,大都亲密地挽着郎君或女伴的臂弯丶并肩而行;荣国女子温婉内敛,大都戴着帷帽,冬季的白纱帷幕极厚,几乎看不清面貌,她们大都落后郎君半步丶款款跟随。
发现元旻正盯着街上亲热的成双成对,许姿很识趣地松开了舜英。舜英会意丶上前挽住元旻臂弯,一起走向熙熙攘攘的人群。
前方停了辆翠幄青帷的香*车,年轻男子正扶着头戴帷帽的女子上车,正是苻洵和锦瑟。灯火幽微下,锦瑟侧身上车时,小腹已然隆起。
锦瑟上车之后,苻洵并未跟着上去,只隔着车窗同她温言细语地说:「想吃酸枣糕?前面那家铺子有卖,外头冷,你先在车上等我片刻。」
随后,他碎步小跑了一段路,进了家客流如云的点心铺子,半晌之后,提着油纸包好的糕点走了出来。
见到白龙鱼服的元旻,他先将糕点递给同来的秦川,然后走过来对他们二人躬身长揖,姿态恭敬而疏离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仙君是个恋爱脑 小狗的冬日狂恋交响曲 [聊斋]开局继承一座道观 魂穿大明,从摆脱奴籍开始 开局从成为超越者开始的闹剧 穿回爸妈年少时 客京华 坏习惯[先婚后爱] 剑术,但不修仙 相亲对象是师祖马甲 屏屏的种田日常 雪溅白虹 神明向我俯首[西幻] 和离后她榜下捉夫 原女主她又争又抢 被始乱终弃的竹马他黑化了 遥望江杉 三国,但灵气复苏 夺雁 年代文女配自救指南